◆ ◆ ◆ ◆
空港地区发展条件与空间资源配置
◆ ◆ ◆ ◆
李晓江
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
决定空港都市区发展需求的五大要素
空港都市区三大需求价值:航、人、货
空港都市区人、航、货的资源价值

按区域价值布局:以海口美兰为例
海口美兰机场近期和远期的功能研判





海口美兰机场空港地区近、中、远期开发阶段

◆ ◆ ◆ ◆
基于区域一体发展的
厦门新机场规划与建设
◆ ◆ ◆ ◆
王唯山
从港口到空港:展望厦漳泉区域发展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实际上,我这次来还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倒不是谦虚,而是因为这几年都搞历史保护去了。评审会上的几个方案也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一些生态、环境、历史人文保护的事情,对我很有启发,我就从在地、实际的角度谈点几个想法。
首先我就从历史发展角度说说厦漳泉包括金门区域里面的文化背景,它既传承了中原文化,再加上闽南地区所在的海洋文化的影响,这几个城市共同组成了闽南文化。而厦门作为闽南的地区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后来者,已经成为了近现代文化发展传承和创新的重要位置。
闽南文化下的闽南金三角
谈到机场大家也会说起港口,入围评审会的一些方案从厦门的发展历史,包括港口开放、城市发展来类比到现在新机场的发展,也借鉴了城市开放发展过程的一种思路,这很有意思。从闽南地区港口文化或者说海洋文化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不同朝代港口的转变,比如宋元时期泉州的港口是中国海上贸易的中心,到了近现代就转到漳州和厦门,当然这其中有政策的原因,也有港口自然生态环境的转变,还有港口规模发展变化所带来的转移,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可以从港口变迁中看到整个闽南地区发展进程的痕迹。
历史上的闽南港口
要进行类比的话,机场当然是一个现代城市的产物,而且厦门新机场将在未来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对闽南区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城市形态发展来看,以往我们说闽南金三角是三个点状的城市,通过沿海陆域通道联系,泉州在泉州湾,厦门在厦门湾,漳州在九龙江的往里走,如今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交通的便捷,未来城市会由“点—线”的轴状形态发展到“点—面”的网络形态,所以我也很赞成区域一体化这一趋势,从区域的角度展望未来的发展。
从“点—线”到“点—面”的区域一体化形态
未来格局:海上通道、海上交通的联动
我们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厦门本身内部的空间结构发展,特别是对外交通体系。在整个跨海交通搭建起来后,城市的机场、铁路还有港口等等这样的一些重要的节点基础设施将会发生转移,由原来聚集在岛内一个小三角扩大到岛外的大三角,所以厦门自身的格局将是东场、西港、北站、南湾,未来的机场往东边走,火车站往北,港口是往西跟漳州靠,其中也有客流和物流的区分,剩下就是往南面向金门和漳州的开发区。
厦门的东场、西港、北站、南湾未来格局
我再从机场建设的角度再谈谈厦漳泉包括金门空间结构的拓展问题,其中一个想法是海上通道和海上交通的设想,让厦漳州泉连同金门形成一个“闽南大湾区”的概念。一方面漳州的开发区是漳州港口所在,要与厦门联动起来,另一方面是由于新机场的建设,会有连通厦门岛和翔安区的“厦门第三东通道”,它可以拓展为发展厦门湾的一条思路,在海湾的角度上把漳州、泉州连起来,加上厦金大桥,实现总书记提出的“应通尽通”的目标要求。
伴随着新机场的建设,泉州、漳州、厦门将会实现三段式的联合,而新机场将是一个跨越厦门海湾的节点。对于跟金门连接,恐怕不应该只停留在厦金通道的想法,而是一条位于闽南金三角结构中以厦门湾为主的海湾通道。
厦漳泉金海湾通道的设想
当然海上的交通也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入围评审会的几个优秀方案都有联系到海上交通。现在厦门的海上交通,不管是旅游还是城市组团之间的来往都发生着很好的作用,加上未来新机场对区域交通的辐射,我想海上交通应该会有一个更大的拓展,深化跟金门、泉州、漳州的交通联系。
区域空间协同和文化保护
关于区域空间协同发展的事情,主要是从空间的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机场发展的综合实力最大程度决定了机场的空间吸引力,例如机场本身的规模、有多少航空公司、有几条跑道、有几条航线,基于这样规模的决定,我们得出未来8500万的人次,这是新机场能够辐射到而且要预留住的空间范围。
实际上,新机场在空间发展上存在一些制约,考虑到如果把大嶝岛沿岸风貌不错的房子保护起来的话,实际上成片的空间并不多,所以很多空间的辐射要统筹起来不能只着眼厦门本身,恐怕要把泉州南边这部分纳入进来。
新机场片区文物和古村分布状况
评审会上不少方案都提出把村庄积极地利用或者保护,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些村庄除了得到确认有价值那部分以外,大部分都是后来的扩建。那现有的村庄是不是马上就拆呢?也不一定,拆完做仓储物流之类的话估计拆迁的动力也不怎么足,但是离机场这么近也是不负责任的,一些对发展有限制的村庄,该拆还是要拆。
再谈谈历史文化保护的事情,岛上有两处省保,一处是在英雄三岛上的对台建设的军事遗址(大嶝海峡之声前线广播电台旧址),就是那个大喇叭;另外一个是日本占领台湾时金门县政府搬到大嶝岛上的金门县政府旧址。有些不错的方案尝试在新的区域留出一些生态廊道或者水面,这是对文物遗址保护有帮助的。
大喇叭:大嶝海峡之声前线广播电台旧址
除了这两处的省保以外,还有未定级的是在北岸的一些传统民居,比如像霞浯村和往东走南安石井那一带聚集建设的村落。
对于在新机场片区里面的这些文物,我的想法是要尽快开展普查、重新评估,特别是在新片区建设对原有的一些村落进行征地或者规划的时候,按照50年以上建筑保护的要求作一些甄别。
对于比较集中或者定居的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保护是基本要求,如果在机场本身范围内的海上碉堡也都可以作为遗址来进行保护、展示。对一些未定级的,个人建议可以采取集中迁移保护的形式,集中到某一个片区,这样的话跟未来建设的矛盾可以协调。

◆ ◆ ◆ ◆
以区域为视野、以合作为主题的
国际空港经济区
◆ ◆ ◆ ◆
张亚津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
清华大学硕士、学士
德国ISA意厦国际设计集团合伙人
北京/广州分公司 总规划师
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城市群中的空港:廊道模型

欧洲城市航空网络和大型城市铁路连通性


广州跨境电商企业布局
法兰克福:航空综合体和空港小镇
法兰克福机场概况

法兰克福机场空中广场项目 (The Squaire)
法兰克福机场空中广场下的轨道交通

机场小镇周边产业园区

◆ ◆ ◆ ◆
厦门新机场片区产业创新战略
◆ ◆ ◆ ◆
李忠




松岛国际会展中心

《厦门新机场片区产业创新战略》